



抗日战争后定居成都,先后在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四川南虹艺专科学校、成都工艺美术学样任教和从事国画创作,七十年代后聘为四川省诗书画院及成都画院画师、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协四川分会理事,成都美协顾问 。擅山水,精于水墨,笔墨淋漓浑厚,意境深远清雅;亦善重彩,清健绚丽,画面赏心悦目。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及省、市美术作品展览,并被选送英国、法国、美国、西德等国展出,为博物馆、艺术馆收藏 。早年主要受萧俊贤、萧谦中影响 。
二、三十年代在京任教期间,曾举办数次个展,1988年8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四川分会等单位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周抡园山水画展”,著述有《山水基本画法》,出版《周抡园画辑》等 。生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四川分会理事,成都市美术家协会顾问,成都画院画师 。作品《杜甫诗意画》、《巫峡》、《秋山行旅》均藏中国美术馆 。
6月8日生于河北大名县前现城村,世代书香之家。祖父为清代举人,父谓亭午,门墙桃李,称慕乡里。母叶氏。同胞共五人,长兄震元,读书务农;次兄平元,为教师;有姊二。先生为第三子,父亲取名抡元,意为高中状元。
七至十四岁,夏秋帮农活,拾柴割草,冬春读书识字。并时常翻阅家中收藏之书画,习之画之。
1914—1915边学习边帮父亲教学生。除干些农活外,更喜染翰临池,相传所画之猫可避鼠。曾为戊戌变法之赵累曾撰写的碑文中有:“登泰山而号曙光,众方沉酣于暗陬,其笑之狂也何嗟疑”。一时争相传颂。
毕业于县立高小。考入河北邢台师范学校,开始了系统的学习。
1921—1923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河北邢台师范学校,留校任美术教员。
考取国立北平艺专(后改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师从萧谦中,萧厔泉二位先生习国画山水,此间刻苦并大量临摹故宫藏画,假期常去太行山中写生,体验生活。
曾加入李大钊先生组织的“新燕社”的活动。因埋头苦学和研究山水画,昼夜用功,进步极大。一穷学生,在北平读书,非常艰苦,经人介绍,寒暑假去到香山慈幼院(熊希龄创办)代课,挣取生活学习费用。
与之同学的有:刘开渠,王雪涛,李苦禅,赵望云,李有行等。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应蔡元培先生之聘留校任教。同时在校任教的有徐悲鸿,齐白石,黄宾虹等。这几年,举办个人画展多次,大量清新高雅的的作品发表于晨报《星期画刊》。《湖社》和《艺林》杂志时常有介绍先生的文章和作品登载。出版有《周抡园画辑》,由二位萧先生作序和题写封面。萧厔泉先生赠诗一首:“新知早识西来意,旧学争传吾道难。造化在心师在手,香光禅解我同参。画史千秋家法在,几人后起越前贤。良工九折头陀行,始觉拈花一粲然”。此时先生已名满京华。
现有代表作:《周抡园山水画册页》两册十六幅。
卢沟桥事变发生,绝不当亡国奴,历尽艰辛,携妻子逃难来到四川。在涪陵乡辗转来到成都时,途经嘉定(今乐山),惨遭日寇飞机大轰炸,行囊尽毁于战火。妻因国患家难而精神失常,子女幼小,举目无亲,秋风萧瑟而身尚单衣,流离之苦无言可表。此时仍有作品问世。任教于成都南虹艺专。此间由地下党郑伯英(解放后才知晓)于诗婢家举办个人画展多次。也在春熙路的青年会,少城公园的四川美协展厅举办多次个展,并加入当时的四川美协。积极参与入川的爱国知识分子的活动,还将五十幅作品捐于河北水灾赈灾。此间作品如《白山黑水》,《南归雁群》,《轻舟已过万重山》等无不表达爱国思绪,深感亡国之痛。
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为首批会员,(入会日期,1951年1月18日,签证人,华君武)。
解放后生活的安定,由省文联美工室领导,多次赴灌县和青城山写生,作品反映了新中国大好河山的风貌。《青城》,《都江堰》为此时之代表作。
商品评价
好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