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牍书法是汉代书法中的一种,简称“汉简”,它以竹木片为书写载体,具有随意率真、法度谨饬的特点。包括早期的古隶、成熟的隶书、草书等字体。
简牍书法由汉代参与书写活动人数甚众的普通者所为,也是文字在实际应用活动中,与社会生活联系最为紧密频繁和最为普遍广泛的书写形式。由于材料不同,书写的工具不同、内容不同,形制不同及书写者的身份不同,表现出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字体应时代演化而分派,书风顺潮流而易变异。与官方铭刻体相比,简牍书法在日常应用中,生气活跃,自由流动,呈现出多样书体、多种书风。
这些来自民间和下层千百万不知名的书家所创立的书法艺术成果,是人民群众辛勤劳动的产物,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永恒的生命力。随着历史年代的推移,越显示出它艺术的可贵。史册记载,汉简直到南北朝后期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有学者把居延汉简、敦煌汉简、武威汉简和甘谷汉简号称中G四大汉简。
1.居延汉简。居延汉简对研究汉朝的文书档案制度、政治制度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史誉其为20世纪中G档案界的四大发现之一。居延汉简乃因这批汉简在我国N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的居延地区和甘肃省嘉峪关以东的金塔县破城子地区被发现而得名。
2.敦煌汉简。敦煌汉简是中G甘肃省敦煌市、玉门市和酒泉市汉代烽燧遗址出土的简牍,统称敦煌汉简。时代约自西汉武帝末年(公元前1世纪)至东汉中期(公元1世纪),其中以西汉中、晚期及东汉早期的简居多。
3.武威汉简。武威汉简是中G甘肃省武威市汉墓中出土的简牍。其以数量多、保存好、内容丰富、史料可贵等独有的特点构成了中G简牍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仪礼简、王杖简、医药简都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4.甘谷汉简。甘谷汉简于1971年12月在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新兴镇刘家?的一座汉墓中被人发现,共23枚。因这里是陇中黄土高原,不同于河西走廊的沙漠戈壁,所以将其命名为甘谷汉简。其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为国家一JI文物,现存于甘肃省博物馆。
简牍书体具有率意外露,以拙生巧的内涵。率意是简书的灵魂,从艺术美的角度来看,率意虽然与当时实用有关,但它所形成的艺术上的自然情趣,是无意中对自然美的追求。严谨、装饰、整齐是种美,是作者审美观的自然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