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自宋至清七大画竹名家评述(上)

自宋至清七大画竹名家评述(上)

华亿珍宝收藏网
浏览次数714
发布时间2019-11-11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竹子作为中G四大君子之一,历来备受喜爱,文人雅士们常常以竹入诗画,借竹画抒发内心情感。

据现有文献记载,早在唐代,唐明皇李隆基以及萧悦、王维、吴道子以画竹名世。此后,五代丁歉、李煌、李颇、徐熙、西蜀黄荃父子,把高洁之竹、气节之竹形诸笔端,但唐、五代画竹者已无画作传世,竹之墨迹所传,始自宋代。这就是《中G美术辞典》所称的“画竹原以唐代萧悦、五代丁歉最有名,但无画迹传世。北宋文同、苏轼以画竹著于时”。宋代以来至清代,画竹者众多,名家亦多。本文选取宋代以来有代表性的画竹七家进行述评。画竹七家者,即宋代文同,元代管道升、李衎、柯九思,明代王绂、夏昶,清代郑燮。

一、唐、宋画竹之嬗变

据说,中G的墨竹画,肇始于唐明皇李隆基,而传人则是萧悦(此据元代张退之《墨竹记》:“夫墨竹者肇自明皇,后传萧悦)。萧悦画竹之作品,如《风竹图》、《笋竹图》等,在《宣和画谱》中有著录,白居易在《画竹歌》引言中,对萧悦的墨竹多有推崇:“协律郎萧悦善画竹,举时无伦。萧亦甚自秘重,有终岁求其一竿一枝而不得者。知予天与好事,忽写十五竿,惠然见投。予厚其艺,高其艺,无以答贶,作歌以报之,凡一百八十六字”(见《白居易集》)。其《画竹歌》称:“植物之中竹难写,古今虽画无似者。萧郎下笔独逼真,丹青以来唯一人”。“不根而生从意生,不笋而成由笔成。野塘水边埼岸侧,森森两丛十五茎。娟娟不失筠粉态,萧飒尽得风烟情。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以及《宣和画谱》所说,“唯喜画竹,深得竹之生意,名擅当世”。可以看出,萧悦画竹名重当时,画竹之“独逼真”,以及“不似画”、“疑有声”、“深得竹之生意”来看,萧悦之竹乃工笔,足可乱真。

作为唐代“画圣”的吴道子,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无所不能,在画竹时,虽然自称“众皆谨于象似,我则脱落其凡俗”(见《历代名画记》),但他画竹也是当时流行的双钩工笔。唐代书画家兼书画理论家张彦远有评:“观吴道玄之迹,可谓六法俱全,万象必尽,神人假手,穷极造化也。所以气韵雄壮,几不容于缣素。笔迹磊落,遂恣意于墙壁。其细画又甚稠密,此神异也”(见《历代名画记》)。宋代黄庭坚亦称,吴道子画竹“不加丹青,已极形似”(见《山谷集》)。唐代以后至北宋前期,画竹手法多属工笔双勾法,一为勾线着色的色竹,一为只勾线不着色的白描竹,两种画法,皆以形的肖似为旨归。

写意墨竹始于北宋后期,代表画家为文同、苏轼等。特别是文同,善画墨竹,开创了“湖州竹派”,被后人尊称为墨竹绘画的鼻祖。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世称石室先生,四川梓州永泰人,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登进士第,初任邛州判官。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任湖州太守,病死于赴任途中,故亦号文湖州。

文同是墨竹的开山立派者,在画竹技法上,自然有他的特点和独到之处,从传世的《墨竹图》可见,竹之竿、节、枝、叶,笔笔相应,气势非凡。竹叶更是笔笔有生意,逆顺往来,挥洒自如,或聚或散,疏密有致。在墨色的处理上,亦富有创造性,浓淡相间。以浓墨写竹叶的正面,以淡墨表现竹叶的背面,体现出墨彩缤纷和丰富的层次,展现了笔墨功力和对竹的深刻理解。

技法是一个方面,更为重要的,是文同画竹的文化底蕴。文同“画竹先有成竹于胸”,而“有成竹于胸中,则笔墨与物俱化”,画出来的竹子,虽不Y定形似,但却有了神韵,有了文化的承载。在《墨君堂记》中,苏轼以传统的比德说,对文同墨竹的文化意蕴进行了深刻的揭示:“与可独能与君(“君”指竹,下同)之深,而知君之所以贤。雍容谈笑,挥洒奋迅,而尽君之德。稚壮枯老之容,披折偃仰之势,风雪凌厉,以观其操。崖石荦确,以致其节。得志遂茂而不骄,不得志瘁瘐而不辱。群居不倚,独立不惧。与可之于君,可谓得其情而尽其性矣”。

显然,在文同笔下,竹的姿态,竹的品德,竹的节操,被赋与了不同寻常的意义。与此同时,文同的竹画,也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这也正是文同之竹的非凡之处和开一代之风的非凡之处。

二、元明清画竹之仪态纷呈

宋代的文同虽然开创了墨竹画法,但墨竹画的定尊和成为流行则在元代以后。曾在唐、宋时期勃兴的院体花鸟画,虽后继有人,但已现颓势。花鸟画家以画水墨梅竹为寄意遣情的重要手段。元代的四百余名画家中,据说有百余人画水墨梅竹。元代以降,赵孟頫、管道升、李衎、柯九思、王绂、夏昶、文微明、唐寅、郑燮、赵之谦、任伯年等Z名画家均善画竹,也均有墨竹存世。

管道升作为一名女画家,在画竹上有其重要地位。管道升(1262---1319年),字仲姬,一字瑶姬,赵孟頫妻,元延祐四年(1317年)册封魏国夫人,世称管夫人。管道升能书善画,诗词亦精。就其存世的《竹石图》来看,竹与石结合,石有奇质,竹有丽态。一浓一淡、一高一低两竿修竹,竹叶上挺,姿态生动,笔意清绝。其清绝的笔意,恐怕与管道升的处事态度有关,她有一首《渔歌子》词略可表达:“人生贵极是王侯,浮利浮名不自由。争得似,一扁舟,弄月吟风归去休”(《御选历代诗余》卷一)。

除画法与构图外,管道升在竹画上的贡献主要有三,一是新创晴竹新篁,丰富了墨竹的体式。二是著有《墨竹谱》(据《说郛》、《香祖笔记》),这是有墨竹画法以来的开创性著作。三是竹与诗文结合,更好的体现了中G传统文人的以竹寄情。如她的《题画竹》的诗:“春晴今日又逢晴,闲与儿曹竹下行。春意近来浓几许,森森稚子日边生”。借拟人化的森森竹笋表达对儿女的殷切期望。又如《石渠宝笈》著录的“元管道升画竹一轴”,款题云:“步摇鸣向水晶宫,修竹千竿两袖风。浓墨饱濡兼纵笔,不知遗滴茜裙红”。表现出了“修竹千竿”与“两袖清风”的联系。另外,《石渠宝笈》著录的“元管道升修竹图”,卷后自识云:“墨竹君子之所爱者,余虽在女流,窃甚好学,未有师承”云云,亦表达了墨竹与君子的关联。

管道升的传世墨竹虽然不多,但多受后人推崇。乾隆帝就要多首诗赞叹。如《管道升枯木竹石》:“霜叶烟梢气味同,颓然文石窍玲珑。爱他写意闺中秀,宛尔传神林下风”(《御制诗初集》卷四十四)。《题管道升修竹幽兰图》:“袅袅猗猗绿水滨,幽香孤节自相亲。世间尽有丹青手,写照端须似此人”(《御制诗二集》卷五)。《管道升竹石》:“吐云春霭霭,写月夜娟娟。最是相宜处,一家眷属连”(《御制诗二集》卷四十五)。


华亿珍宝收藏礼品

评论(0)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网友评论

匿名用户
相关文章 秒杀